博客年龄:18年7个月
访问:?
文章:209篇

个人描述

姓名:去似朝云
职业:教育业
位置:中国.北京
爱好:读书.登山.旅游
目标: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

初冬走进爨底下

2015-12-13 09:25 阅读(?)评论(0)

京西门头沟的斋堂镇有个古村叫爨(CUAN)底下。爨底下村现保存689间74个四合院或三合院民居,大部分为清后期所建(少量建于民国时期)。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。

爨底下是国家3A级景区,市级文明单位,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,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、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,区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。

电影《投名状》在爨底下村拍摄使之知名度更有大幅提高。

从市区去爨底下村的路线:在市区内走阜成路--阜石路,一路向西--双峪桥右转--双峪路--滨河路--城子大街--石担路--G109 ,沿G109走很长--斋柏路---爨底下村。全程路况很好,根本不必走高速。

爨底下景区全年开放,门票35元。

先上一张斋堂镇爨底下村旅游图。

村里最显眼的就是这个“爨”字

村名的由来

“爨底下”村的官方解释是因为这个小村子处在明代军事隘口“爨里安口”下方,故得此名。

而当地流传着另一种说法:

此村最早的居民是从山西大槐树移民到此地的,一个村都姓韩,至今也是。因韩与寒同音(寒者,乃贫穷之态),韩姓祖先为使本族能兴旺发达,为其取名“爨底下”,意为躲避严寒,或许有避难之意。

更为有趣的是说:爨底下的“爨”,共有三十笔,发CUAN音。为了方便记忆,“爨”字可拆分成,兴字头,林字腰、大字下面加火烧,意为烧火煮饭,或灶的意思。而村后的大崖头形似一灶,取名“爨底下”,真是太贴切了。
进村的道路铺着青石块,很整洁的样子。一条长200米,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将村庄分为上下两层。村前又被一条长170米弓形墙围绕,使全村,形不散而神更聚,三条通道贯穿上下,而更具防洪、防匪之功能。



整个村庄的房屋依山势而建,高低错落。以村后龙头为圆心,南北为轴线呈扇面形展于两侧。向有“京西布达拉宫”之誉。

爬上对面的小山坡,整个村庄一览无余。阳光给色彩单调的冬景增色不少。





电影《投名状》在村里多处取景,看见好几处眼熟的地方吗?



暖阳让残留着斑驳对联的老屋显得更厚重。一木一石也颇为上镜。




残留的标语,让人回忆起文化大革命年代。村里搞旅游,很多家开了家庭旅店、客栈,多处挂着红灯笼显得颇为喜庆。



也有年轻人搞得酒吧、咖啡屋。时尚气息更浓一些。村后的“一线天”是天然而成的断裂峡谷,蜿蜒曲折,鬼斧神工,颇为壮观。峡谷像个葫芦,口儿小肚儿大。从地面向上望去,只能看到一线天空,真是名副其实的“一线天”。这儿是电影《投名状》的又一个拍摄地点,就是影片开始时刘德华、金城武他们抢官粮的地儿。






住宿:爨底下的住宿选择很多,都是村人自家改造的家庭旅店。标间的价格是100元。还有火炕,加电暖气,小间80,大间120。也在屋里隔出个卫生间,一点不冷,也挺方便。

餐饮:爨底下的吃饭问题也基本上在住宿的旅社里解决。一般的农家饭,价格适中,人均20-30元就吃得挺舒服。冬天,游人少,只看到白天有专车往各家送鱼、肉和青菜了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5-12-13 10:00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:http://blog.sohu.com/travel/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